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免试推荐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7年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到安徽省,实行省部共建,2000年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共占地2467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文献资料267万册(种),中外文数据库71个。设有17个教学院部,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个大类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3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74人,各类研究生2145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近三年,在校学生获准授权专利601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科技学科竞赛及实践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132项,省级奖励387项,学校连续成为“挑战杯”全国赛事的联合发起高校。扎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使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
注重学科内涵建设,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地方重大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建立了冶金、材料、化工、电气、控制、机械、环境、会计学等优势学科体系,形成了工学学科集成度高、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的学科特色。建有国家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7个。近三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务院部委项目等181项,安徽省各类科技项目265项;获准授权发明专利75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近800篇。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校与多个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与宝钢、马钢、莱钢等冶金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科技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联合申报科技成果,开展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对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的支撑度、贡献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与企业建立了26个联合研究中心,先后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学校科技产业惊天液压公司成为国内开发生产液压破碎装备的龙头企业,华骐环保公司实现了年产值过亿元。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开放办学机制日益成熟。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开展教师国(境)外学术与科研合作交流、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访学和校际互派、引进海外团队计划以及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等项目,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有150余人,从海(境)外聘请的兼职教授有30余人。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来校讲学交流,国家以及安徽省外专局遴选的外国专家、外籍特聘教授定期到校工作,促进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能力的提升,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塑造优良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砥砺、自强不息,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先后获安徽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校园精神风貌。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按照全校抓质量、优先抓教学、重点抓学科、突出抓项目、关键抓人才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改革创新四大战略,全力推进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内部治理六大工程,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中路59号
电话:0555-231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