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尚书盛宣怀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将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前身)改为高等实验学堂,在南洋公 学原设置的路电、土木工程专业外,又增设航政科,办航海一班。宣统三年,该校监督唐文治鉴于航海专业与一般工程专业性质有别,为振兴航业,广植人才,奏准 将航政科分出另设专校,定名为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即吴淞商船学校前身,为中国最早创办的航海高等学校)。借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对面屋宇暂作校舍,招生开 学,学制2年。同时征得上海吴淞炮台湾百余亩空地为校基,筹款建校。民国元年(1912年),校舍建成,遂将高等商船学堂自徐家汇迁至吴淞,改名为交通部 吴淞商船学校,聘海军上将萨镇冰为校长,设驾驶一科,分正科和预科两种,学制都是3年。 吴淞商船学校自建校以后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理论课驾驶科开设天文、船艺、船经学、水道 测量、航政、海商等28门学科,每周63学时。学制3年中在校学习理论2年,上船实习1年。民国2年,吴淞商船学校派学生赴招商局各轮随船实习受阻(当时 招商局高级船员都是外国人,对学生上船实习横加阻挠),遂商准海军部拨借“保民”军舰一艘修改为实习船,由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伍肯为船长,率领学生航行南 北洋,上至驾驶员,下至舵工,悉由学生分任操作,实地练习。 民国4年该校因经费缺乏停办,由海军部接办为海军学校。商船学校中辍十余年。后迭经各方奋力吁请当局,始得收回校舍,经费来源由交通部于中国航商缴纳船舶吨钞税时,另缴三成附捐,年约十余万元,充作经常费,于民国18年秋复校,招生开学。定校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复校初,仅设驾驶科,民国19年增设轮机科,开设汽机学、汽锅学、热机学、电机工程学等21门课,每周68学时。同时建造了实习工厂,厂内设翻砂间、制图 间、模型间、锅炉间、马达间、车床间,供学生实习之用。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时,校舍工厂毁于日军炮火,书籍仪器也遭劫掠,学校-迁入上海租界亚尔培 路(今陕西南路)临时租屋上课。民国22年春,校舍修复,学校迁回原址吴淞炮台湾,时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除设四年制驾驶、轮机两科外(学制4年,一般规定在 校上课2年,上船实习2年,轮机科除上船实习1年外,还要到船厂实习1年),并附设职业学校,也设驾驶、轮机两科,培养一般初级船员,学制3年。民国25 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奉拨河安轮一艘充作学生实习船,随后又得招商局许可容纳驾驶科学生在公平轮实习,复商得海军部江南造船所同意,容纳轮机科学生实习。 由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考核又极严格,毕业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当时交通部认可,分别给于甲种二副、二管轮船员证书。 民国26年日军侵华,校舍再度毁于炮火。民国28年该校内迁重庆,改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设航海、轮机、造船等科,学制4年。民国32年该校划归交通大学接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5年移址上海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土德工艺学院旧址)复校。校名为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设驾驶、轮机两科,学制4年。一度由交通大学代办的航海、轮机两科复归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办理。民国37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增设高级 无线电短期训练班(后改为无线电专修科)。 新中国成立后,该校于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及海关总署税务专科学校海事班合并,改名为上海航务学院。设航海系、轮机系和无线电专修科。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创办近40年间几经沧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航海人才。在1000余名毕业学生 中,大都卓有建树。中国第一个外洋轮船长,首任肇兴轮船公司总船长,曾任中国商船驾驶员联合会长的陈干清、中国最早的海轮船长之一郏鼎锡、招商局最早的海 轮船长之一马家骏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素有“中国航海家摇篮”之美称。
地址:上海 浦东新区 浦东大道1550号
电话:5885520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