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沈航创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唯一一所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现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省属重点院校,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沈航现有北陵和道义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1.1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9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文献103万册,电子图书24余万册,各类报刊3000余种。沈航现有专任教师83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9人,硕博比约76.7%。辽宁省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 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 人;辽宁省百、千层次人才33人;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8人;特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为我校兼职教授,此外还聘任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沈航现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5 个学科门类,拥有4 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专业”;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主干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6 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 个领域可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现有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国家国防科工局在我校设立的“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 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沈航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所处地域的优势,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沈航面向29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生18000余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7% ,名列省属高校前列。沈航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 “十五”以来,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24门;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3 项;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沈航人秉承“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热情进取”为基本内容的航空航天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批高素质人才。建校57年来,培养各类毕业生近5万人,目前,有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管理骨干。其中千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他们以“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沈航毕业生已经成为支撑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 年10 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就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这是我国第二架由高等学校制造的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5年来,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200余项,年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近5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00余篇。 沈航与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30余个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学院先后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100余人。 面向未来,沈航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继续弘扬航空航天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将沈航建设成为在行业内、区域内有重要影响,以工为主、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52号
电话:024-8972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