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家长分享网 > 香港

香港大学

(香港公办普通大学)

香港大学介绍:

  历史悠久香港大学前身香港西医书院於1887年建校,国父孙中山先生亦曾到此留学。香港大学正式於1911年创立,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校初年,港大只有数十名本科生。发展到二零零六年,港大学生人数已超过 20,000 人,当中包括逾11,000名本科生及逾9,000名研究生。优良教学港大一向推崇高质素教学,务求让学生有全面的发展。港大学科齐全,共有十所学院,课程涵盖建 、人文、牙医、教育、工程、法律、社会科学、医学、科学、经济工管等 畴,超过叁十项本科课程加上逾百项高级学位课程,为同学提供最完备的本科教育及专业深造课程。课程内容一学年共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有十五个教学周和叁个评估周每个学生一般要在一个学年内选读六十个学分(即一个学期叁十个学分)八成选修的科目在其主修学科的 畴内,其馀两成则属中英文强化、电脑知识、通识教育及跨学系课程等自选科目学术评估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全人教育多元化学习在「 学生为本 」教学法的发展以及「解题为本」的学习模式上是区内的领导者。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从而培养研究与沟通技巧,锻 批判性思考,以及训练整合各项资讯的能力。以英语授课,在中国地区更显优势。大学部份教职员是蜚声国际的学者,而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教职员为国外学者。他们鼓励学生自发性学习,自行寻找、分析及演绎所需资讯。提供多项增强学生学习经验的学习机会。学校特别鼓励学生参加交流,让其接触外国及外地文化。这些交流可让学生变得成熟,同时亦有助他们锻 思考及社交技巧,这些技巧将一生受用。暑期计划:同学可利用暑假到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交流实习。其中的 「 中国实习计划 」 每年让大约一百名学生到内地的大机构实习;另外,也有学生参加内地及世界各地的暑期课程或语言交流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大学现时有大约一千五百名外地生,分别来自七十五个不同国家,体验这所位於亚洲心脏地区,具高学术水准大学所提供的学习生活。每年约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到内地或外国的学校参加交流计划。学生可到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德国等百多个国家的大学交流,这亦反映了港大高素质的教学获得国际认同。香港大学的本科生可到这些大学上课,为其本科考取学分,而修读期可长达一年。叁地交流计划:香港大学学生与内地及美国大学生进行联合计划,轮流到不同地区的大学交流,当中包括内地的清华、同济及复旦大学,以及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沃顿商学院及麻省理工。才能拓展计划:这个为期十四个月的计划浓缩了多个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计划的宗旨是希望培养毕业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既能成为一个通才,又能成为不同领域的专才,并为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打好基础。此计划分为以下类型:- 企业道德与价值观课程- 才能超越及专业提升计划- 文化认知计划- 通识教育计划- 海外实习计划- 师友计划香港大学师友计划:首创於一九九七年,规模不断扩大,至今,港大每年会撮合约五百五十对导师(由港大的校友担任)和同学(港大二年级学生)。不但开创了先河,也成为了同类活动的典 。参加此计划的同学有机会在教室以外,向这些在专业领域上有杰出成就的导师学习。舍堂教育舍堂在香港大学不只是学生的住宿,舍堂生活亦是教育的一部分。宿舍生活能让学生学懂独立、与不同社区或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亦能丰富学生的社交及学习生活。各宿舍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同学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如文艺、体育比赛等 。各宿舍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及要求,同学可按照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不同的宿舍。现有十四间宿舍,分别为 :何东 夫人纪念堂 太古堂利希慎堂 大学堂利铭泽堂 伟伦堂利玛窦宿舍 李兆基堂李国贤堂 孙志新堂圣约翰学院 马礼逊堂施德堂 何善衡 夫人堂 ( 供医科生入住 )群体训练现时共有超过一百个不同种类学生团体,包括 各院会、学术会、舍堂学生会、学社联会属会、文化联会属会、体育联会属会及其他单位属会。学生可以透过参加学生团体锻 与其他人合作以及沟通技巧,为他们在将来工作做好准备。卓越科研多年来一直秉承优良传统,以卓越的师资及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为社会培育出领袖人才。世界前 200 所大学中港大排名叁十叁,属全港之冠 (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 2006 年 10 月 5 日 ) 。并多次获本港及国际媒体高度评价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 包括澳洲 ) 最佳大学前五名。香港大学为香港唯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院校,分别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对非典型肺炎 (SARS) 的研究一直处於领先地位。 2003 年,港大首先发现 SARS 的源头和传播方法,并且研制出血清快速测试法。次年, 港大微生物学系又成功发现超过100种化合物,可阻止SARS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及在细胞内复制,达到治疗效果。自 1989 年至今共 9 位港大成员获颁 10 个国家自然科学奖奖项,获奖人数为受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 教资会 ) 资助院校之冠。 2006 年,港大外科学系讲座教授范上达教授及其领导的肝移植组 ( 成员:卢宠茂教授、廖子良医生及陈诗正医生 ) 以其突破性的「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技术,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首次有香港学者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校内有十名老师先後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受教资会资助院校之冠 。而任咏华教授更是当年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的香港科学家,於 2001年当选时仅 38 岁。 2005 年,任教授凭着她在金属基发光材料的合成研究和创新设计,以及就光化学反应所作的崭新贡献成为首位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颁授百周年讲座奖的华人学者。香港大学在积极进行世界级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运用 科研成果 贡献社会。例如: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多年来不断发展公共健康卫生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最新的科研及医疗资讯。又开展了专门针对传染性 疾病的公共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对-及其他传染病的警觉性。港大 利用先进科研协助世界各地人民。 2004 年底南亚海啸灾难,港大亦派专家帮助受影响地区净化食水。2006 年 10 月,港大与美国麻省理工合作发现纳米止血技术。国际化学习环境除中文系的科目、语言研习所的其他语言课程、日本研究学系的日文课程、语文研习所的其他语言课程、教育学院的言语及听觉科学课程和中文课程、法律学系的中国法律课程及中医课程外,港大所有课程均用英语教授,功课与笔试亦采用英文。香港大学为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国际化学习环境。师生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非本地生人数为全港各院校中最多,学生时刻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香港大学的非本地生 ( 涵盖所有课程 ) 及交流生人数为受教资会资助院校之冠,而 2006 年度中国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内地学生申请人数,亦是受教资会资助院校中最多。港大成立的「香港大学世界联系网」,与世界逾一百五十所院校开展学生交换计划,让同学有机会与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及相处,扩阔视野。与全球叁百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教研合作,学生可以从中吸收来自不同地方的知识。人才辈出网罗精英学生,香港及内地学生平均成绩为教资会资助院校最高者。而入学同学的英语应用平均成绩亦为教资会资助院校中最高。港大毕业生为各大企业机构聘请人才的首选,获 94% 受访雇主点名为其见习生及实习生的主要来源。毕业生的就业及升学率和薪酬水平均为全港院校之冠。港大以培育领导人才为社会国家作贡献为使命。港大积极联系国际机构如汇丰银行、 IBM 等,安排实习职位,就业机会遍布世界各地。建校以来,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着名企业机构并在财经工商、文教社政、医学科研等各界别担当领袖,例如:美学家朱光潜(文学院)、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 范徐丽泰(理学院)、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文学院)、香港特区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文学院)、香港特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社会科学学院)、香港特区前 律政司司长梁爱诗 ( 法学院 ) 及九龙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泽(文学院)等。学生可享有的主要设施及服务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提供全面、综合辅导和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个人修养上有正面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表对学校政策和服务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指引及相关资讯,当中包括膳宿、校园生活、财务费用、个人成长活动消息、签证申请、非本地学生协助服务,以及各种学生组织与学会资讯等。帮助学生将大学经验应用於开拓个人事业。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情况的建议,并设计就业预习课程让同学能更成熟的策划自己的事业蓝图。负责公布毕业生就业数据,安排学生与雇主、学院以及学生代表会面为本科及研究班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电脑中心配备高效能电脑伺服器,以支援需求大量电脑协助的研究活动。该中心为从事先进研究项目的职员及学生安装一般及专门套装软件。校园的公众地方及宿舍现已铺设精密的内联网,学生可透过这个网络享用 「 漫游连线 」 服务,只要利用手提电脑便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学习。此外,大学提供日夜不断的资讯科技服务,而电脑中心更提供各项课程、研讨班及工作坊,以协助大学所有成员充分利用各项资讯科技设施与服务。图书馆本校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一般书籍,约有二百四十七万册,藏书量为所有受教资会资助院校之冠。应用一整系列现代化图书技术,亦大量投资在最新的数码技术上,让读者可透过互联网轻易从香港大学庞大的藏书库 ( 已钉装书籍及大量缩微胶片与电子书籍 ) 中查阅图书。大学医疗保健处提供基本保健护理、病人转诊以及疾病预防服务,同时亦提供廉宜的牙科服务。运动及潜能发展研究所支援一系列核心活动,包括本科及研究课程、体育及消 娱乐课程。
  香港大學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為國際認可的一所以研究為主導的綜合大學。香港大學既重視優良的文化傳統,同時亦積極參與前沿研究工作,在學術上努力不懈,以配合瞬息萬變的知識世界的需要。
  港大發展與時俱進,並堅持以人才為本。一直以來,港大以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友好為最大的資產;作為一個群體,我期待能積極發展我們現有的機會並拓展新的機遇。群策群力,共建未來;我深信我們定能携手昂步向前,讓港大在教學與研究、領導社會、社群協作等方面,在本地及全球作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大學校長
  馬斐森
  通訊地址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
  電話號碼: (852) 2859 2111 (總機)
  傳真號碼: (852) 2858 2549
  物業處 - 保安控制中心
  電話號碼: 3917 2882 (24小時)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大學傳訊及傳媒關係: cpao@hku.hk
  電話號碼: 2859 2610
  入學
  入學事務處
  查詢本科生課程入學事宜: admissions@hku.hk
  查詢內地本科生入學事宜: prcua@hku.hk
  查詢研究生(修課課程)入學事宜: tpgadmissions@hku.hk
  電話號碼: 3917 5886
  交換生
  查詢交換生事宜: exchange@hku.hk
  電話號碼: 2219 4549
  研究學院
  查詢研究生(專題研究)入學事宜:gradsch@hku.hk
  電話號碼: 2857 3470
  其他
  學生事務處
  電話號碼: 2859 2305
  發展及校友事務部
  電話號碼: 3917 1700
  國際交流中心
  Tel: 2219 4549
  研究生堂
  電話號碼: 3917 1810
  香港大學訪客中心
  查詢: visitorcentre@hku.hk
  電話號碼: 3917 7853
  大學圖書館
  電話號碼: 3917 2203
  柏立基學院
  電話號碼: 2296 1771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電話號碼: 2241 5500
  港大網站 - 意見收集、 無障礙網頁
  有關無障礙網頁或本網站之其他查詢或意見,請聯絡:
  電話號碼: 3917 0123
  電郵: webadm@hku.hk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学
  电话:(852) 2859 2111 (總機)

香港更多学校
香港大学点评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