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兴建设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学校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学院、城市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12个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3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教职工128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123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7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8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北京市“千人计划”人选5人,北京市特聘讲座教授1人,北京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级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北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发展留学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50个,其中工学28个,理学6个,管理学8个。近年来,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品牌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评估,获批建筑学学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北京市优秀教学实验室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8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北京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北京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建设、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经济与管理、数字城市、城市文化等6个学科群,获批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4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其中工学7个,理学1个(地质学),管理学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共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个;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风景园林),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测绘工程)。
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3个,北京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获批北京市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4个。拥有北京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城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公司、城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城大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有限公司等多个科技北京转化平台。
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注重基础研究,凝炼科研方向,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近五年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北京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项目、北京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40余项,主持横向协作科研项目1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北京5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00余篇。
学校坚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获批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50余项。在北京市各类文艺展演中获得30余项荣誉;有40支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队获得北京市优秀示范队荣誉。拥有一支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获得2010年、2011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2012年全国女足足协杯冠军,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会女足比赛铜牌;2011年有4名队员入选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荣获第26届世界大-会女子足球比赛冠军。2012年获评第九届全国大-会先进单位,荣获2009—2011年度和2012—2014年度北京市文明单位,2011年度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北京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充实提升、外延拓展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努力建设成为办学规模适度、学科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综合实力强的高水平城建大学。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地区枯柳树环岛往西
邮政编码:101300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地区枯柳树环岛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