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清河口小学多年来打造武术育人品牌,创建武术特色学校,学校被区文体局确定为“樊城区少儿业余体校武术训练基地”并授牌。近年来,学校武术队多次代表樊城区参加市武术协会举办的第二、三、四届武术竞赛活动,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区域课改培训基地试点学校、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武术比赛团体一等奖、区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立足校情,提炼“武”文化——把以武育人做“响”清河口小学位于樊城区东大门,1980年建校,是一所区属发展中学校,现有在校生中外来学生占一半以上。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习武,但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清河口小学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与发展而工作”的办学宗旨,围绕“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总体目标,极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校优势。通过广泛发动师生集智,确定了清河口小学办学特色——“武术教育”,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用功夫成就精彩人生”,打造了特色学校文化——“武”文化,坚持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学生儒雅的风度、坚毅的品质、尚美的思想。
推行武术特色教育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同志多次到该校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清河口小学`武`文化定位准,特色明,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学生人人爱武术,个个练武术,他们不仅拥有武术的真本领,还培养了高尚的武德”。
形成文化,促进课改——把以武育人工作做“亮”清河口小学的特色教育是“武术育人”,清河口小学的学校文化就是“武术文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都以武术文化为基调进行建设,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育人的系统性、层次性,使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的主题相互呼应,一脉相承。
校园内精心设计布置的武术文化墙、武术文化长廊、武术文化房、武术文化课堂彰显了“武”文化的精髓。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武术文化、武术精神了解甚少,且不容易领会。学校让各班以人人皆知的武术宗师为班名,如:李小龙、霍元甲、陈真、叶问等,从人物生平、品质、弘扬民族精神的故事等挖掘内涵。三、四年级的学生则从了解武术文化开始,以武术流派为班名,如:少林、昆仑、峨眉、武当等,从门派的起源、武术招式等挖掘内涵。五、六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学习领悟能力,学校则以武术精神为班名,如坚韧、顽强、拼搏、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等挖掘内涵,以此推进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纵观全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清晰的看到是有层次、成系统地展现出中华武术的精髓,无不彰显了该校用“武”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
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把以武育人工作做“活”清河口小学十分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特色教育的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本校教师提高武术教学水平搭建了平台。
低年段的学生在武姿上强化,站势上着眼,流畅上磨炼,武德上落脚;中年段的学生主要在功夫扇、功夫棍以及边杆上强化;高年段的学生主要在功夫枪、功夫刀、功夫剑上以及攻防等综合运用上强化。为了进一步开发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学校还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编排了一整套适合学生训练的少儿武术操,供孩子们在课间练习。武术队的学生每日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武术功夫与技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的武术特色教育工作从初探性的教学渐渐走向了制度化、常规化和科研化的轨道。形成了“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采用了一周一交流,一月一展示,一季一切磋,一年一评比,让其在素质教育“百花园”里大放异彩。每当重大节日或举办庆祝活动,都少不了各年级学生武术队的精彩演出。学生的自信心、团结协作、心理素质等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如今,走进清河口小学,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雅,自然气息与“武”文化相得益彰,到处彰显出清河口小学以武育人的生命活力。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走着坚实的步伐,一定会走出“用功夫成就精彩人生”的个性和特色,走出清河口小学的美好未来!